山城街道纪工委采取心理疏导、警示教育、精准监督、专项治理等四项举措,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切实把以案促改工作落到实处,做实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在问题线索核查后,注重加强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开展回访教育。尤其是针对被审查调查对象心理压力大的情形,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个别谈话的方式,听取所在部门负责人意见及干部群众评价,与受处分人员谈思想动态、谈错误根源、谈政策法规、谈下步打算,更好地引导其真心认错改错,放下思想包袱,打消顾虑,全身心投入工作。今年以来,已对3人跟踪回访。
拓展警示教育,打造党性课堂。利用“28日党员活动”、组织生活会等载体,在全街道各党组织开设“廉洁课堂”或“警示课堂”,每月选取一起发生在身边的典型违规违纪案例,采取“案例+分析+党纪条文”的形式,印制成学习单页,讲纪法、讲党性、讲利害、讲责任,用“身边事”警醒教育“身边人”,推动处分决定从“一张纸”变成“一面镜”,将案件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
完善廉政档案,精准监督干部。去年以来,建立了管区、部门、村(居)政治生态档案和基层干部廉政档案600余份,按照“实事求是、归口管理、动态更新、一人一档”的原则,涵盖个人基本信息、重大事项、学习培训、组织处理、党纪处分等情况。动态更新,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摸清干部“廉情”底数的同时,提高监督的精准度。紧盯廉政风险点和信访隐患,两年来为组织选人用人、评先树优提供意见参考510余人次。
注重审查实效,强化专项治理。坚持“开药治病、预防为先”的原则,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从表面现象发现深层次问题。以案为鉴,充分发挥监察建议书整改落实的“利器”作用,对村级账务不清、侵占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专项治理,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廉洁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堵塞制度漏洞、健全整改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扎紧制度笼子。今年以来,对营商环境、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2次,累计发现问题150余条,并限期整改。(作者:巩存忠 郝玉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