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

点蓝色字关注“山亭快报”

图片[1]-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爱山亭网

图片[2]-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爱山亭网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蓝天白云下,岩马湖微波荡漾,九曲花海环湖绿道盘旋在独孤山畔,漫山鲜花争相怒放。骑行爱好者们纷纷来到这条绿道,穿越花海,畅行山水间。
  作为枣庄首条绿色低碳零排放农村公路,九曲花海环湖绿道使用了抗疲劳、温拌全再生沥青。“每使用一吨新材料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千克,整条路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6吨。”言语间,山亭交通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海涛透露着自豪。昔日的尾尘废料如今成为修路材料,不仅节能环保,还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什么样的技术能让尾尘废料“变废为宝”呢?这还得从山亭交通发展集团下属企业枣庄市顺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顺达公路工程)引进的“路博士”——王书云说起。
  2017年,时任顺达公路工程总经理的王海涛发现,山亭区内一些矿山企业在开采花岗岩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有效利用的下脚料,存放占用了1000多亩土地。当地每天却需要从连云港、青州等地购买大量玄武岩石料用于生产沥青混合料,生产成本非常高。
  “如果花岗斑岩石料能够替代玄武岩石料,那该多好!”彼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王海涛脑中,这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解决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说干就干。王海涛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此时,他认识到必须请高层次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方联系,他找到了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专攻路桥材料研发的王书云博士。
  经多次对接洽谈,2018年1月1日,王书云博士正式与顺达公路工程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山亭区建立博士工作站,开展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
  如何让王书云博士带领的团队安心在山亭工作,尽快攻克技术难题?王海涛开始琢磨“用环境留人、用事业留心”。顺达公路工程投入600余万元,在山亭区西集镇银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设立专家工作室,建成专家实验大楼,设置化学实验室、沥青实验室、集料室,购买了自动沥青脆点试验器等设备100余台套,确保所有基础实验在山亭能够全部完成。此外,在山亭区财政给予每位签约博士一次性科研经费补助200万元的基础上,顺达公路工程每年又为博士工作站拨付科研经费500余万元。
  顺达公路工程还从公司内部挑选科研技术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优秀职工,到博士站担任助手,提供“一对一”优质科研服务。经过1年的科研攻关,王书云团队研制出了提升沥青与花岗斑岩黏结力的抗剥落剂,开发出用于测定石料与沥青黏附性的装置,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原材料价格高、渠道窄的难题,有效解决了花岗斑岩下脚料的回收利用问题。
  “真是我们的‘路博士’啊!”王海涛对王书云博士的研究成果赞不绝口。在随后的生产中,花岗斑岩成功应用于沥青混合料技术,大幅降低了沥青混料成本,盘活了大量花岗岩下脚料,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随后,王书云博士团队针对沥青拌合站尾尘污染治理难题,又成功开展了沥青拌合站尾端废料消纳制备CLSM的试验研究项目,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建造枣庄首条绿色低碳零排放农村公路——九曲花海环湖绿道所用的6000余吨基层材料全部使用了尾尘废料,未使用1公斤原生碎石。
  盛夏时节,九个弯道曲折蜿蜒,点缀上彩虹七色,赋予这乡间公路独一份的浪漫。“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看看山水、看看鲜花,很惬意。”枣庄市民满伟伟说。
  根据测算,顺达公路工程使用一吨尾尘废料可节省治理费用300元,不仅每年为企业节省了450万元的处理费,还可实现额外收益约150万元,真正把尾尘废料变成了金疙瘩。
  在王书云博士的引荐带动下,顺达公路工程又陆续邀请神华集团高分子领域专家赖世燿、河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玉龙等来到山亭区,与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工作站。赖世燿利用煤基固废研发的超硬质沥青,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而且解决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技术难题。该产品以3000元每吨的价格投放市场,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产品,降低了公路造价。

图片[3]-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爱山亭网

来   源:大众日报

新闻热线:0632-8028160

图片[4]-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爱山亭网

图片[5]-大众日报点赞!“路博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爱山亭网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的话,点个赞呗!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我来评论一下!!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