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山亭快报”
以学促用求实效 铆足干劲求突破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周 琪
7月22日-23日的外出考察学习,热火朝天、紧锣密鼓,既开拓了思路眼界,又认清了短板差距,同时也提振了我们对标奋发的精气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个人体会很深、收获颇多。总体的感受,可以用“大、干、快、上”四个字来形容。一是“大”。投资大、营收大、税收大。比如,鲁西新区了未元大健康产业智慧化项目,总投资50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利税4.5亿元。二是“干”。真干、实干、巧干。比如,曹县配套建设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27个镇级、13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提供电商技能培训、品牌培育服务、电商孵化、电商代运营等一系列系统性服务,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三是“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快。比如,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2022年初列入菏泽市重点项目,5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第一条5万吨生产线就投产运营,年销售收入80亿元、税收3.4亿元。四是“上”。思路上、政策上、科技上。比如,鄄城县精准定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化工项目亩均税收超过50万元的,超出部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形成地方财政收益的80%奖励给企业,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他山之石虽然不可照搬照抄、完全复制,但其背后成功的经验、发展的模式、探索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工作、作出决策、谋划项目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一是思路清晰和定位精准可以引领“大发展”。大到济阳的“12345”发展思路,中到鄄城的“一区四园”产业布局,小到商河把温泉康养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都说明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也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厘清思路、精准定位,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比如,加快赋予我区“康养之城”更多实质支撑,积极谋划布局康养项目、品牌、基地、旅游线路、食品饮品等。二是民生事业可以做出“大文章”。民生事业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商河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之于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学前普惠、小学集中、初中进城、高中提升”的教育提升思路之于我区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迫切需求,商河人民医院之于我区谋划建设的中医院和妇保院,等等,都提供了最直接、最鲜活的借鉴参考。三是小产品可以塑成“大产业”。曹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营、孵化支撑”的运营模式,经过多年耕耘,将芦笋、桐木、医用手套、橡胶防老剂、演出服生产加工做成全球、全国最大。这种模式有效引导、带动、保障了电商产业发展,给我区“新模式”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可选路径。
下一步,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认真学习消化此次外出考察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工业倍增 产业突破”加压推进会议精神,立足本职、结合实际,铆足“一股劲”、聚焦“两手抓”,努力为全区“工业倍增 产业突破”工作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锚定目标,在践行发展思路上狠抓落实。按照“1473”总体工作思路,以产业突破攻坚为抓手,紧紧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立工作方向,锚定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用“跳起来摘桃子、架梯子上台阶”的姿态谋发展,用“跨越赶超、奋勇争先”的决心抓落实,一手抓发展和民生,一手抓安全和稳定,奋力夺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二是突出重点,在加快项目建设上狠抓落实。紧紧扭住总投资790亿元的7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近期集中签约的总投资280亿元的20个项目、集中开工的总投资107.96亿元的16个项目,突出抓好庄里抽水蓄能电站、中广核储能二期等24个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同步围绕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重点领域,提前谋划2024年重点项目库。
三是为民造福,在办好民生实事上狠抓落实。全力加快11个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推动东西鲁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尽快开工。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农民工欠薪问题发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加快推进城乡公益岗位安置工作,力争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0%以上,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
四是坚守底线,在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上狠抓落实。以“长牙齿”的措施、“零容忍”的态度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坚决守牢安全生产、耕地保护、防汛防台等底线红线,不断增强防风险能力,为加快发展、跨越赶超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