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台绽放乡村振兴美丽花

“4位工作队员就像4面旗帜,牢牢地插在梅花台村党建帮扶阵地上。”

这是峄城区梅花台村“两委”对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4名工作人员的评价。

今年年初,省派新一轮峄城驻村工作队26名人员来到峄城,对梅花台等6个村进行党建帮扶。他们迅速提出了“一二三”的帮扶目标,即打造峄城区党建帮扶工作品牌;突出学习、突出实践;深化党建引领、深化产业振兴、深化文化振兴。其中有4名队员深入梅花台村进行党建帮扶。

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4名队员入村以后,按省派峄城驻村工作队总要求,开展“党员之家”挂牌活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严格制度落实,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村内街道两旁竖立的红色宣传标语牌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梅花的品质,绽放出乡村的美丽”等警句佳言提升着乡村正能量。

产业振兴 因地制宜

梅花台村是峄城区古邵镇的一个小村庄。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驻村的第一件事,即走访群众、深入调研,倾听区、镇、村三级意见,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发挥种植优势,建设蔬菜大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投资近70万元建设4个可使用20年的高标准数字农业蔬菜大棚,以每年1.8万元价格租给村民,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7.2万元、村民约10万元。

梅花台村河滩地较多,驻村工作队了解相关情况后,开展公共资源共享,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他们全力以赴推动,清理拔除杂草树木,翻土整地,栽种了30000棵红叶石楠,预计3年收入150万元,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特色,绿树红花成为梅花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本钱。

生态振兴 多措并举

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质内涵,深入挖掘梅花台村环境资源,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地为乡村旅游赋能,打造了“九景梅花台”。为吸引摄影打卡热点,把近90亩地横跨两河六岸的30000棵红叶石楠称为“红红火火”;在一河两岸栽有1000多棵红梅花景观旁,竖上了“喜上眉梢”景观石。

省派峄城“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守宏热情地介绍说,明清时期,大运河峄城段水患严重,民不聊生,朝廷特派舒应龙、刘东星、李化龙等三位大臣疏浚,刘东星积劳成疾,朝廷特在梅花台村建设驿馆赐其休养,刘公爱梅花开傲雪,于是在土台上广种梅花,后来,百姓聚集而成梅花台村。时光荏苒,数百年来,有村名无实景,这成了村里的遗憾。

驻村工作队在坑塘整治过程中,收回村民私占的十亩荒地,栽种了400余株红梅树,圆了村民百年梅花梦。“枣干早好”“河河美美”“石来运转”“流连忘返”等“景点”已经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好去处。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他们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路修了、心顺了!灯装了、心亮了!

文化振兴 凝魂聚神

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突出文化特色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贡献,积极探索以文化人整治乡村“散”的有效途径。建设“村史馆”、编撰“村史”。建设村史馆,陈列村里老物件,激发追忆过去艰辛、感恩新时代幸福;组织编撰村史,为接续过去、现在村级发展的光荣历程集聚正能量。设立村级国学研究、实践基地。在梅花台村设立《论语》逻辑研究基地、顾好“一老一少”乡村理想实践基地。定期邀请区内外国学名家到村里宣讲国学经典,宣传国学精髓孝行的内涵,促进以孝凝魂、以孝兴村。设立慧民强村学苑,倡导学习改变村运。在梅花台村试行“五个一”学习计划:学一个好人、看一段历史、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学一项技能。

同时,省派峄城驻梅花台村工作队在推动该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这些举措都是梅花台村发生巨变的有力支撑。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村民争相作贡献:爱心人士李秀仙为支持抗击疫情,捐献现金6000元,并表示:“我们在外面看到梅花台村的变化,也是很受鼓舞。乡情不断,乡音不改。”钱物有价情无价,这些乡贤能人的善行义举折射出来的是对村“两委”的认可和对家乡这个“大家”的热爱,折射出来的是对家乡更美好的期盼。

现在的梅花台村风景美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美了,心向党、跟党走蔚然成风。(杜培河

THE END
喜欢的话,点个赞呗!
点赞2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我来评论一下!!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