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

  点蓝色字关注“山亭快报”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十六组报道:“十大创新”看枣庄。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枣庄——

创新发展,挺起工业脊梁

□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18日,在山东金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智能机器高速运行,车间主任刘成忙着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金精工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对出厂产品校正参数。

“平台实现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数控设备深度融合,实现了机床与云端服务器的实时互通。”说话间,刘成通过操作手机上的软件,完成了对产品的调试。作为省内唯一生产高精密齿轮箱的企业,山东金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创新研发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预计年产移动式数控机床2000台以上,不断做强枣庄机床产业链。

“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枣庄必须作出新贡献。”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说,今年以来,全市围绕省委“十大创新”部署,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工业崛起蹄疾步稳。一季度,1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全省前10位,其中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7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1位。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枣庄工业再度崛起,只有“华山一条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在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一批出口订单。“这款纱线用来制造碳足迹鞋子,全鞋制造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比化纤长丝减少了63%。”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ECO FREE鞋材用短纤维纱工艺技术”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企业是主体。山东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携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了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创新平台,已获得授权专利42项,主持参与修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3项,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创新资源和发展动力。

据统计,枣庄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48%,高于全省21.77个百分点。

枣庄科研院所少,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更少。如何补长短板?

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枣庄积极作为,借梯上楼,打造“十大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枣庄与浙江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枣庄分院、济南大学枣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中建材科创院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省首批“双创”共同体。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枣庄,搭建起全省首家医疗器械CDMO平台,吸引19家医疗企业聚集发展。

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何破解人才瓶颈?位于上海北京两地中点的枣庄发挥高铁优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近日,来自巴基斯坦的Aazim Rasool博士匆匆走出高铁滕州东站,径直奔向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核芯光电科技致力于高性能硅基探测器的国产化,研发总部在北京,产业基地在枣庄市山亭区,两地技术人才的交流往来全靠高铁。Aazim Rasool博士,几乎每月都要在北京和枣庄之间穿梭。“企业召之即来,专家即速可往;不落户枣庄,但为枣庄所用。”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学蕾说。

栽好“梧桐树”,广发“英雄帖”。前不久,枣庄实施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全球发布榜单29个,榜单总金额达到8600万元。围绕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据统计,枣庄每年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近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6人,为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夯实人才基础。

图片[1]-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爱山亭网

枣庄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搭建特色招商平台,提升干部落实力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枣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枣庄市提出“快就是大局”,依靠创新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市1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其中7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特别是GDP增速首次跃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枣庄不仅不落后,而且还正快跑向前,全力为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枣庄力量。

培优软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枣庄市主动对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方法,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青岛啤酒(枣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涛足不出户,在办公室里轻触手机,通过“爱山东”App成功获得全省第一张排污许可电子证照。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让王全涛真切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枣庄速度”。

“11套材料”减至“1套材料”!年初,山亭区翼龙紫锦山庄建设项目申请办理竣工验收,工程部经理徐金胜当天只填写一张表单,提交一套申报材料,登录一个网络平台,就实现了11项竣工验收一次申请。“原来项目竣工验收需要向规划、质监等7个部门提交11套申请材料。”徐金胜说。

“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是枣庄市在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窗口前,业务骨干“坐诊”,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让办事群众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

康悦医疗是盘活闲置土地建设的项目,原企业废旧设备迟迟未搬迁,影响了项目正常施工。得知这一情况后,项目推进专员与枣庄高新区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将废旧设备搬迁清运完毕,保证了项目正常施工。

枣庄把营商环境作为地域文化来塑造,引导干部群众树牢“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氛围,形成区域优势竞争力。

当前,枣庄市树牢“陪着企业一起成长”的意识,相继出台了攻坚突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双20条”,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5条政策措施;建成“枣惠达”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办”,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2亿元;发挥“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作用,累计解决各类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7万余件。

7月初,市委政法委组织全市6名专家律师对今年以来12起涉企案件开展专项评查。评查未发现有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情况。

这是枣庄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枣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爱杰介绍,为了高标准营造一流法治环境,打造安商护商的发展高地,枣庄率先在全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每个企业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们就是奔着枣庄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来的!”聚合顺鲁化新材料总工程师袁建忠快人快语。如今,聚合顺30万吨/年己内酰胺主体工程刚完工,预计年内投产。

搭建特色招商平台,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业生态创新离不开招商平台的稳定支持。枣庄创新思路,搭建了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枣庄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中国兽药谷等一批特色招商平台,吸引了众多客商将项目落在枣庄。

盛夏时节,中国兽药谷内海木动保生物制品GMP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正酣。“目前,两栋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完工。”项目总监贾志平难掩欣喜。不远的将来,企业的长效微球包裹技术可实现宠物疫苗一针免疫,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首创。

中国兽药谷落户枣庄经济开发区得益于枣庄的招商创新。市委书记陈平表示,建设“中国兽药谷”是枣庄实现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典型案例,“后发地区想要在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特色牌。”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支持并产生创新的区域性开放系统,其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如今,1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落户“中国兽药谷”。在山东骏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组装一款全新肿瘤病理检查处理设备,能实现活体组织样本的快速处理。“超声波无损快速脱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总经理艾茂良说,依靠这项技术,病理检查由原来的3-7天缩短至2-6个小时。

秉持“把节约做成产业”的理念,枣庄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的设想,全市已集聚闲置经济企业500余家,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枣庄市普衣国际经贸公司实现再生纺织品出口300万美元,成长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废旧纺织品处理企业。山东当康文化传媒公司枣庄联营仓管理书籍1500万册、年发单量130万单,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图书循环利用服务商。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更是产业生态创新的实践地。目前,枣庄引进燕东绿能、胖虎科技等企业,正积极谋划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发展规划,设置3个主片区和4个特色产业园,建设闲置品回收集散中心、碳排放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多式联运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一体两翼”三区共创新格局,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蹚出路子、作出示范。

枣庄作为山东的“南大门”,是北方地区对接长三角的门户。目前,枣庄(上海)产业促进中心已经揭牌成立,开通中国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网,组建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联盟,有效扩大了枣庄在长三角的“朋友圈”。吉利、璞泰来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枣投资,星驾科技、博雷顿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南玻院、苏州医工所等一批创新平台成功搭建。去年以来,枣庄累计从长三角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0个、新开工148个。

抓落实求实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抓落实、求实效,是近年来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理念和行动。

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枣庄有些干部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由于转型缓慢,加之经济体量小,枣庄经济发展长期在全省倒数几位徘徊。

解放思想迫在眉睫。今年,枣庄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保十争五奔前三”目标,号召全市干部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枣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全市开展了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五比五看”活动,让干部想干敢干会干。近期又探索开展“赢在中层”行动,制定出台了中层干部交流、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实践锻炼、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根据公开亮屏工作安排,现对全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亮屏’和媒体定期双公开……”在市政大厦,每天清晨赶来上班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要抬头看看一楼大厅上方的电子大屏。

枣庄市创新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实行位次排名及变化情况“双亮牌”,对可量化的亮屏事项一律实施“红黄蓝”管理,先进者蓝牌激励,后进者黄牌提醒、红牌警告,努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眼下,在台儿庄区锂电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高扬长臂,工程车辆不断轰鸣。现场分4个区域建设,每个区域的施工进度、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等情况都实行挂图作战,一目了然。根据挂图作战机制,台儿庄区每个项目成立一个作战指挥部,由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并将干部在项目建设一线的动态表现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枣庄市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制度建设成效提升工作质效。除健全完善集中开工、现场办公、观摩评比等制度,枣庄还严格落实领导联系帮包、“红黄蓝”管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机制,对“疑难杂症”实行市区联动、提级办理、顶格协调,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投资20亿元技改项目有增加能耗的需求,怎么办?在“企呼政应、接诉即办”现场办公会上,针对联泓新科提出的诉求,滕州市市长周刚当场表态,支持相关能耗指标需求,困难再大也要帮企业克服。

干部作风改善了,能力提高了,落实力提升了,项目建设势如破竹。今年上半年,全市20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余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80%以上,超时间进度30个百分点以上。

短评

突破瓶颈 唯有创新

□ 大众日报记者 孟令洋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是枣庄的战略选择、长久之策,不是一时之计,须久久为功。

枣庄工业经济曾一度走在全省前列,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枣庄的发展脚步变慢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当下,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时时有新局面,才能突破瓶颈,加速工业崛起。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土壤。枣庄厚植创新创造沃土,围绕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要素顺畅对接、高效配置。深化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大力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协同突破“卡脖子”难题。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平台。补好短板,短板就会变成长板,变成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枣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不到全省总数的3%。枣庄正视自己的短板,打造“十大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吸引各类企业聚集发展。同时,将眼光放眼全国,把创新触角延伸更远,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持续加强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的战略合作,做大科技创新“种子库”。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人才。推行“人才+项目+资本”“产业链引才”“揭榜挂帅”等引才模式、每年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枣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在引才上探新路,在育才上出实招,在服务人才上用真情,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

图片[2]-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爱山亭网

图片[3]-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爱山亭网

来   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   辑:龚福高
新闻热线:0632-8028160
图片[4]-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爱山亭网
图片[5]-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 “十大创新”看枣庄-爱山亭网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的话,点个赞呗!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我来评论一下!!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